全球車業自2020年以來,除了受疫情影響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零碳排的議題了。現在可說“2035年禁售燃油車” 已漸形成全世界主要市場的共識⋯ 歐盟已公佈、美國已有加州及紐約州立法(其他州料將陸續跟進);而最大市場的中國,雖尚未就此立法,但以其電動化腳步之快,我想也根本不需要靠法令來約束了。在此情勢之下,各大車廠在過去2年紛紛推出未來轉型計劃;但計劃撰寫簡單,執行起來卻又何其龐雜困難。”時間” 絕對是車廠現今最大的壓力,2023轉眼將至,顛覆性的變化勢將在所難免。
中國製電動車在技術層面已是全球佼佼者,但其設計品質、組裝品質、與耐久性,則尚待先進市場的考驗。現在在中國市場這兩年的成績勝出之後,中國品牌已迫使合資品牌開始重新思考在中國市場未來的佈局與資源投放;有的是加大投資力道,有的則是完全以短期損益為考量準備另尋生機。但無論是做什麼決定,中國市場永遠都在那裡,國際大廠終將必須在這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証明自己的實力。
動力電池是一台電動車之中,成本最高的零組件。車廠如能掌握住電池的供應源,將可在電動車時代來臨的第一個10年內,立於不敗之地;反之,電池廠如能與國際大車廠緊密結盟合作,則也可順利成長,渡過不穩定的營運初期。現在真正能站上全球電池銷售競逐檯面的也僅不過10家左右,台灣如要全力搶攻電池商機,為時尚未晚,但應以內部力量整合為優先推動的工作。
迎接電動車時代的來臨,佔全車零件成本近四成的動力電池,絕對是兵家必爭之地。傳統車廠缺乏電池研發能量與量產所需的穩定供應鏈,轉而尋求與電池大廠合作或結盟,也因而與電池廠之間發生了強弱勢轉移的微妙變化。福特與寧德時代此次的合作案,顯然已顯示龐大的商業利益凌駕於兩國政治情勢之上;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中美兩強車業的跨國合作,不只是在電池,還有晶片,自駕技術,甚至是低軌衛星的聯網服務。
一轉眼間,今年就快要過到年底了。從前年開始延續到今年以至於明年的晶片短缺、原物料上漲、美元升值、上海封城導致全球供應鏈大亂、俄烏戰爭影響原物料供應等等,造成全球車市規模比去年下降;但其中新能源車市場則是蓬勃成長,預估要比去年成長達70%之多!這個趨勢很清楚地告訴我們⋯ 接下來幾年,電動車將以雷霆萬鈞之姿橫掃車市!
汽車新科技時代的到來,給從未在燃油車時代出頭的中國自主品牌彎道超車的機會。因為龐大的內需市場商機,使得中國品牌得以在自家市場充份「練兵」後,再伺機佈局進擊全球市場,掌握更高的成功機率。現在全世界排外性最高的日本車市,也被中國品牌劃入戰略目標之一了。
近年來全球各大車廠與科技業巨擘合作的案例比比皆是,而且不只是一對一,而是多對多的錯綜複雜合作關係。這全是因為汽車新科技發展的多樣性與飛快的速度所導致。現在公認的自駕技術全球首強Waymo,在與車廠的合作上終於找到了中國自主品牌大廠吉利汽車。吉利汽車對國外車企文化並不陌生,諸如已併購的Volvo、Lotus、合資的Smart電動車、入股的賓士、與技術合作的Renault等等;這回的合作夥伴是美國科技巨擘Alphabet的子公司Waymo,而中美兩大公司的後續合作效應必將非同小可!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through links in these emails.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