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時代的福特與寧德時代的美國電池工廠合作案

迎接電動車時代的來臨,佔全車零件成本近四成的動力電池,絕對是兵家必爭之地。傳統車廠缺乏電池研發能量與量產所需的穩定供應鏈,轉而尋求與電池大廠合作或結盟,也因而與電池廠之間發生了強弱勢轉移的微妙變化。福特與寧德時代此次的合作案,顯然已顯示龐大的商業利益凌駕於兩國政治情勢之上;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中美兩強車業的跨國合作,不只是在電池,還有晶片,自駕技術,甚至是低軌衛星的聯網服務。

      在美中兩強關係惡化的此刻,電動車的世界卻在進行完全不同調的合作 - 據報導Ford將與動力電池全球首強CATL合作,在Michigan 州或Virginia 州建置動力電池工廠。工廠建置所需的數十億美元資金100%來自於Ford,而CATL則負責工廠的技術導入與營運,完全不涉入資金的投注。以如此獨特的合作方式,這座工廠將可避開所有國家之間敏感的議題,並且可以享有美國政府在8月公佈的通膨削減法案IRA 的所有稅賦優惠(根據法案,自2023年起,電動車的動力電池,需有50%以上的電池零組件和材料在北美製造或組裝,該台車才能獲得3,750美元的税收補貼。該法案所要求的原材料本地化比例將逐年提升,2029年需達到100%)。這座工廠將生產磷酸鐵鋰電池,用以供應Ford電動車生產所需。除此之外,Ford還有與韓國SK On合作在美國本土蓋電池工廠,而另一家大車廠GM則選擇與韓國LG化學合作。這些合作案顯然也都是基於IRA稅賦優惠的考量,才來決定工廠設址。譬如CATL本來是考慮自行投資在較低營運成本的墨西哥蓋電池工廠,以供應美國的車廠所需;但因IRA的稅賦優惠高達35美元/kWh,所以改與Ford合作在美國設廠。這項合作案,將供應Ford自2026年起年產200萬台BEV的70%所需電池,可以說,Ford以後所生產的電動車大半都要仰賴來自於中國的電池技術。

      由Ford與CATL的電池工廠合作案來看,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未來電動車時代的話語權不再只是屬於車廠,電池大廠將是左右車市戰局的另一大關鍵。跨足全世界車企的專業電池廠CATL、LG、SK、以至於Panasonic,皆將毫無疑問會成為與Bosch、Continental、Denso等油車時代一階供應大廠平起平坐的車業巨擘。此外,目前在全球電池業排名第二的BYD,其產能大都供給自家電動車生產需求,另也有供貨給Tesla與Toyota之用。總的來看,與其說中國電動車自主品牌將來會在全球車市佔舉足輕重的地位,還不如說,中國製的電池將很可能會制霸全球電動車業。再者看看台灣,我們也擁有完整的電池上游材料供應鏈。如何能整合資源,做出高CP值的國產動力電池,絕對是我們產官學研界準備衝擊智能電動車商機的一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