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士為何要與美國新創Rivian合作?

在燃油車時代,各車廠彼此壁壘分明,銷售戰略上爭強鬥勝。但當來到電動車時代時,新科技的導入改寫了遊戲規則,原本互不相讓的競爭對手卻可能成為戰略夥伴,共同對應獨力無法解決的大變局;像VW與Ford、GM與Honda,比比皆是。同樣地,傳統車廠也有可能聯手電動新創品牌,共渡各自面臨的難關,譬如最近的賓士與Rivian的商用車合作案,這也正是德國汽車產業與美國新創公司的現況縮影。其後續發展與變化值得持續關注。

    賓士與Rivian在9月初宣佈將要合作生產電動廂型車了。計劃的內容是在賓士於中歐/東歐取得的地建立全新的生產工廠,車款以2個平台為基礎⋯ 賓士的Van.EA,以及Rivian 的 RLV。未來也不排除共同開發平台的可能性。這是首次有國際大車廠與新創品牌合作生產( 不僅是投資而已 ),而且是高階品牌賓士。究竟雙方的各自盤算是什麼?尤其是賓士?

    首先來看賓士的盤算⋯賓士的商用車技術發展與生產營運歷程中,與他廠合作已非新鮮事。無論是三菱、VW、美國或印度當地的車廠,皆有廣泛而長久的合作實績。在進入電動車時代之後,商用車的電動化勢在必行,但賓士的研發資源已絕大部份投注在乘用車電動化與自駕技術上,所以在商用車方面就必須尋求外援的機會,才能趕上與乘用車同步推動電動化的時程;而有在研發電動商用車的新創公司Rivian在電動化技術進程上超前其他傳統商用車品牌,這就正是賓士所需要的。另一方面,賓士商用電動車必須獨立建廠,以便與Rivian共享最新技術,如此一來其他傳統車廠的電動化開發進度也就不易追上,同時以Rivian的財力與汽車工程背景在短時間內也不會是賓士的直接競爭對手。

    再來看Rivian的盤算⋯ Rivian 去年股票上市後,公司市值曾一路狂飆到全球車廠第三,但在金主Ford宣佈決定自行開發電動商用車,以及Rivian產能出現問題後,股價開始一路跌到目前不到去年最高點的3成。去年Rivian宣稱今年要達成25,000台的生產目標,而在今年上半年累計只做了7,000台,其財務狀況已開始出現問題。所以在此狀況下,尋求可幫其解決生產難題的車廠是最緊要的事。賓士商用車部門的出現,正是雙方各取所需的結果。當然賓士在歐洲新建車廠少說也需要2年的時間,這2年中間Rivian能否渡過財務危機,我認為賓士有可能會扮演關鍵的角色,入資Rivian將可確保其合作關係與電動商用車技術領先的優勢。

    傳統車廠與電動車新創品牌的合作困難點一來是技術背景差距大(前者從機械工業起家、後者多來自ICT產業),二來是工作文化差距大(前者流程嚴謹而保守、後者富創意且容許錯誤)。如果賓士與Rivian的商用車合作模式能證明成功,則將會有更多的傳統車廠起而效尤;反之,新創品牌的成長之路將會更加艱辛,而傳統車廠卻仍可仗成熟製造能力的優勢持續尋求科技產業的結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