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傳統大廠在電動車與智能化的汽車新科技進程上,與中國ICT產業與自主品牌的距離在這幾年來已愈差愈遠。光看這兩年來的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動車市場中,德國品牌電動車款乏善可陳的成績,實在與其在燃油車領域中雄霸多年銷售寶座的氣勢天差地遠。當然以領頭羊VAG集團來看,除了其合資多年的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兩大油車工廠外,現正全力興建位於安徽,持股75%的大眾電動車廠。除此之外,智能化工程部份,則於10月宣佈由其軟體開發子公司CARIAD與大陸智駕新創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 合資成立新公司,VAG持股60%,全力拚上ADAS與全自駕技術落後的進度。是什麼原因,讓一向以造車工藝與技術自豪的VAG,敢於放下身段,與一個成立僅7年的中國AI 晶片邊緣運算新創來進行如此密切的合作(VAG投資24億歐元)?
在前年才正式成立的CARIAD,是VAG前任CEO Herbert Diess要帶領全集團轉型為 “軟體定義的公司” 的最重要的戰略佈局,Diess甚至自兼該公司CEO,以宣示其轉型的決心;並且從召募人才開始,即全力國際化,要把VAG的保守傳統汽車文化轉為開放且具創新性的ICT產業文化。但顯然其內部管理因素影響了研發工作的進展,原先預計要在2025年完成的SSP全新電動車EE架構平台,依最新進度評估將會推遲一年。在今年4月,CARIAD在中國成立了其海外第一家分公司,7月Diess被撤換,9月新CEO Oliver Blume上任,旋即兼任CARIAD的CEO。而這次與地平線的合資,除證明中國AI 新創的強大研發實力已獲全球大車廠的認可,更顯示出CARIAD已無法以一己之力追上大陸智能化腳步的囧境。另一方面,地平線又是何方神聖,可以獲得車壇巨擘VAG的青睞呢?
- 地平線的專長在於車用高階晶片的設計,舉凡自動駕駛、語音辨識、智能座艙等相關領域,皆與大陸各車廠有廣泛的合作實績。目前已與超過20家車企進行量產車款的開發。
- 去年地平線發表最新一代的晶片,算力達128 TOPS,雖與全球技術領頭羊Nvidia仍有一段差距,但因具有成本優勢,且其算力用於L2等級的駕駛輔助系統仍然綽綽有餘。
- 提供車廠開放的開發平台,不拘泥於獨力完成所有技術面向的解決方案。這樣的業務模式給了車廠更大的彈性,也吸引更多車廠的合作意願。這其中包括了比亞迪、一汽、Intel、寧德時代等多家頂尖車企與科技業者。
VAG的一階供應商Bosch,一直都是其電子系統與ADAS的重要技術資源提供者;而數年前VAG與Ford也共同入資美國自駕技術新創Argo.ai。這兩家廠商對VAG在自駕領域的技術競逐賽道上,顯然到目前為止的進度有限。現在VAG重資與地平線合作再出發,看似只是車廠與科技產業在近年來眾多合作的案例之一,但其背後隱藏的涵義,將是未來各國汽車產業實力消長趨勢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