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銷量震撼全球電動車市場的BYD,即將在下個月初開始,在日本各展間正式販售。BYD在今年7月時,即在日本做了新車發表會,經過半年的準備時間之後,BYD能在連Tesla都難以突破的日本市場獲得成功嗎?
2021年日本乘用車市場規模為367萬台,這也是近10年來的最低點;其中日本市場獨有的“K” car 級距就佔了128萬台,換句話說,國外品牌能競爭的市場規模大概就剩下240萬台。除此之外,以Toyota領軍的日本車廠大軍,霸佔了90%以上的市佔率,賣得最好的國外品牌 - 賓士,年銷量也僅5萬台(Toyota超過140萬台)。在這全球第三大的單一汽車市場(僅此於中美兩超巨)中,卻因為獨特的用車文化,其實國外品牌的生存空間可說是非常狹隘。但現在電動車時代已然來臨,日本車廠的電動化進程相對緩慢,在去年全年的新能源車(BEV、PHEV、與FCV) 銷售上只有4.5萬台的成績,佔整體車市(乘用車加商用車)僅1%。如果從積極面來思考,這對於國外車廠是否有較大的機會切入日本市場?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電動車普及化的兩個前提⋯
- 公眾充電樁佈建。日本地小人稠,要裝設家充的困難度很高,所以要使電動車進入日常生活中,就必須加速公眾充電樁的佈建。目前全日本僅3萬個充電站,且因使用率過低,相信有相當的比例已不堪使用。日本政府目標是在2030年前完成15萬個充電站的建置,但這是「供需平衡」的問題,消費者如對新的電動車款不買單,充電站的營運勢必無法持久。
- 購車優惠補助。目前日本對購買BEV的優惠補助最高可達80萬日元,PHEV最高30萬日元,而FCV則最高是250萬日元。這個補貼金額不低,也可將補貼後的電動車價壓低至與燃油車相近的水準,但剩下的問題就是有無合用的車款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技術力與定價都極具競爭力,且已在中國市場展現驚人銷售實績的BYD開始思考了⋯ 在日本車廠尙不及開發出全新電動車款之前,能否「先發制人」,突破日本消費者心防,來購買中國自主品牌電動車?我認為這個挑戰應該比歐美等國電動車款的挑戰還要大得多。首先,日本市場從未有中國品牌汽車出現過,日本消費者也不太可能認同中國製的車子;其次,製造品質可否達到日本車的標準;再者,電動車新科技的體驗滿意度,一定要達到甚至需超越歐美電動車款。如果第二與第三的客觀需求都能夠過關,則第一的主觀意見就要靠時間來證明了。如果從中國車市這2年的狀況來看,中國消費者已漸漸開始接受日本車,那麼在日本市場,是否也會拋開民族情結,開始接受中國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