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美兩強在政治、軍事、經濟上的競爭已形成全球大環境演變的主基調。尤其今年8月美國頒佈了通膨削減法案(IRA),其中針對中國自主品牌車企築起了北美市場與產業發展障礙(當然也牽連到其他外國品牌車企),呈現針鋒相對的局面。反觀在中國市場,GM與Ford兩大美國車廠仍然持續在當地已營運多年的合資工廠,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美國聯邦政府在端出這種 “反全球化” 的政策下,對其內需車市與本土車廠的發展,長期來看恐怕是弊多於利。但在11月中旬,全球自駕技術首強Waymo,竟然與中國自主品牌大廠吉利汽車在去年才成立的子品牌 Zeekr極氪,在Los Angles 發表了號稱是全球第一台專為全自駕出行所設計的全新電動概念車 - Zeekr M-Vision。這台車是基於吉利的「浩瀚 M架構」電動車平台所打造,具備L4全自駕功能,並預計在2024年進行量產。姑且不論其L4技術是否真的可以在2024年成熟落地,從具有高層次AI科技能力的Waymo與完全由中國掌控的自主車企合作造車這件事來看,目前自駕技術商業化之路的困境顯然還是要回歸到由技術面與可行的商業模式來解決。至於中美兩國之爭,就暫且先擱在一邊吧!
Waymo在美國多地展開Robotaxi的試營運已行之有年,合作的車廠與車款也換了好幾家,但其自駕系統都是採 “後裝” 的方式來進行路試驗証。這種未經全車整合設計的測試,就算驗証合乎要求,也顯然不具商業化量產性。這台M-Vision除車內空間採前後排可對坐之型式、無B柱以方便乘員進出之外,而且號稱其動力電池可支援連續行駛16小時以上,保固期限為5年50萬公里,對於一般客戶或是租賃共享業者,都能充份滿足其出行需求。至於在自駕系統感測裝置的裝設位置安排上,其外部的感測裝置造型與車身設計的搭配無突兀感,相信大多數的消費者都可以接受。總體而言,這台車與我心目中理想的自駕車設計已極為接近,充份將自駕技術釋放車內乘員空間自由度與時間運用彈性化的理念完全地展現出來。這在去年底雙方甫宣佈戰略合作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能以驚人的速度完成概念車展示,除顯現出兩家公司成熟且深厚的研發實力之外,更隱約意味著自駕技術需要早日落地盈利的急迫性(尤其在Argo.ai宣告收攤之後)。
M-Vision在未來量產條件完備後,要由哪家車廠在美國生產販售,目前看來並沒有答案(美國的IRA禁止中國自主品牌在美設廠生產或販售);但以Waymo母公司Alphabet ( 亦即Google的母公司)強大的經濟影響力來看,這個問題必然會有讓Waymo滿意的答案。而更重要的,是Waymo在中國車市後續的參與度及商機,將會有無限想像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