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加兩國攜手生產動力電池

在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中,從未出現德國與加拿大以國家之力相互結盟的情況⋯ 一個是汽車產業強國、一個是附屬在美國之下的汽車小國;加拿大現有Ford、GM、Stellantis 、Toyota、與Honda五家汽車製造廠,絕大部份生產的車輛都是銷往美國與其他國家。未來在德國兩大汽車強權設廠生產電池的刺激下,或許促成加國發展成為另一電動車產業大國也未可知。

    在未來電動車時代的市場競爭上,國家級的合作已經展開了 8月下旬,德國與加拿大總理參與了賓士與VW兩大車廠和加國政府部門的動力電池生產合作簽約儀式。未來將由加拿大提供生產電池所需的原物料 - 鋰、鈷、鎳、石墨等,以確保這兩家車廠的電池產量,鞏固電池供應鏈,進而得以開拓北美電動車市場的龐大商機。這個合作案除加深德加兩國的經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之外,賓士與VW將在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上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製造電池所需的全球原物料只會愈來愈少,即使未來的電池回收技術也無法100%再利用,所以原物料爭奪戰必須儘早藉由國家等級的協助才能取得進展。換句話說,缺乏礦產資源的歐洲其他品牌、與日韓等汽車大廠,如未跨足海外尋求穩定的原物料來源,勢將影響未來市佔版圖的拓展。正因如此,Hyundai與鴻海都不約而同在去年即規劃在鎳礦豐富的印尼建置電池工廠,但不同的是,這次賓士與VW是直接利用國家級的合作來取得原物料,等於完全打通了整串供應鏈。後續引發全球汽車產業的連鎖效應,我估計會是這樣的

  • 除中美俄三國之外,其他凡有相關豐富礦藏的國家,都會思考如何學習加拿大,藉此建立國內電動車產業。
  • 油車銷量大,但電動車款開發與供應鏈不穩定的傳統車廠,將對該國政府施壓,要求協助海外設置電池廠。這其中歐洲的法義、與日本等所屬的車廠,我認為最有可能比照辦理。
  • 全球各大礦業公司極有可能藉此入資電池產業,並在未來成為電動車產業另一股新興決策勢力。譬如中國的華友鈷業就與VW在中國合作鎳與鈷的精煉,又再聯合另一家生產鎳的青山集團,在印尼開採鎳與鈷礦,儼然已成為VW的戰略夥伴。
  • 電動車新創品牌財力不足難以確保電池供應鏈,最後將會有電池大廠入資甚至入主新創。

      加拿大本非汽車強國,國內市場規模與勞力環境原也不足以吸引資金需求龐大且勞力密集的汽車傳產業;而今卻靠著天然資源的優勢,吸引了兩大車廠的建廠投資,創造出電動車時代的新商機。我相信還會有其他大車廠循此模式,展開與加拿大的合作。除可就近進軍北美車市之外,也可分配一部份產能銷往歐洲市場,以較高規格與價格的車款來彌補在加國生產與運輸所衍生的過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