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鴻海科技日(HHTD 25)於台北南港展覽館圓滿落幕,這次規模超越歷屆,也首度串聯供應商與合作夥伴共同展示成果,明確展現鴻海「三大智慧平台」結合AI的落地決心。從智慧製造、AI Factory、智慧城市到半導體,六大展區超過 207件展品,使HHTD不再只是科技展,更成為觀察全球電動車與AI產業鏈走向的重要風向球之一。
車界週報整理最近一週台灣汽車市場所發生的重要事件。
《日本經濟新聞》近期報導Toyota計畫將旗下旗艦與主力車款的平均銷售週期,從目前約7年延長至9年。此舉代表全球最大車廠之一,正在重新調整產品生命週期策略,並把核心重點轉向電動化與軟體定義車輛的發展方向。過去Toyota約五年就會推出一次完整大改款,進入2000年代後因硬體技術成熟而延長至七年,如今進一步拉長至九年,象徵車輛價值的主要來源正從硬體改進,逐漸轉為靠軟體更新維持與提升。
中國大陸電動車品牌小鵬汽車(Xpeng)於近日舉辦的科技日上發表多項新技術,包括自駕計程車、飛行汽車業務新規劃及次世代機器人等,但其全新升級的半自動駕駛平台“VLA 2.0”,可說是對車業而言相當值得關注的重點。這套系統不僅將於中國大陸全面推行,更計畫開放給其他車廠使用,其中首位合作夥伴便是德國汽車巨擘Volkswagen。小鵬明確表示,VLA 2.0的目標是要超越Tesla的FSD (Full Self-Driving)技術。
全球汽車零件巨擘之一的Valeo近日展示旗下「動力(Power)」、「照明(Light)」與「智慧(Brain)」三大事業部門的最新研發成果。其中五項創新尤其值得關注,從冷卻液、車用軟體到感測與通訊架構,象徵未來汽車產業的技術,走向軟體與硬體高度整合。
總部設於荷蘭的半導體製造商安世(Nexperia)近期陷入多重政治與監管風暴。由於其母公司聞泰科技(Wingtech)於2024年底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美方隨後在2025年9月進一步擴大出口管制,限制被列名企業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取得美國技術。這使Nexperia雖未被直接點名,卻同樣受到波及,連帶造成汽車供應鏈受到衝擊。
目前主流的自駕與ADAS系統,大多採用「模組化感測融合」架構,透過多顆攝影機、雷達、LiDAR等感測器收集資料,經由多層演算法進行物件辨識與環境建模,再進入決策與控制階段。這種架構的優點在於可控性高,但開發流程冗長、資料標註成本龐大,且不同模組間的誤差累積,常導致整體系統反應不夠自然與一致。本田技研工業(Honda)近日宣布將對美國加州AI新創公司Helm.ai進行追加投資,期望將自動駕駛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研發策略,從「傳統感測器導向」邁入「AI端到端(End-to-End, E2E)」學習架構的新時代。
電能化的移動,對於邁向淨零碳排進程的重要性無庸置疑,是汽車產業目前最關鍵的主軸之一,而當行駛本身已達成零碳排後,充電行為能否同樣成為永續轉型的一環呢?近日Mercedes-Benz發表了稱為ELF (德語Experimental-Lade-Fahrzeug)的充電實驗車,是一個結合超高速、雙向、太陽能、感應式與導電式等多種充電技術的整體實驗平台,透過移動充電實驗室來探討如何將「永續」從概念落實為可驗證、可應用的技術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