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eo展示五大新技術,象徵車業技術走向軟硬整合

全球汽車零件巨擘之一的Valeo近日展示旗下「動力(Power)」、「照明(Light)」與「智慧(Brain)」三大事業部門的最新研發成果。其中五項創新尤其值得關注,從冷卻液、車用軟體到感測與通訊架構,象徵未來汽車產業的技術,走向軟體與硬體高度整合。

隨著電動車熱潮席捲全球,如何兼顧「充電效率」與「安全性」成為電池設計的核心挑戰。Valeo與TotalEnergies聯手開發出一種全新「防火型電池冷卻液」,最大的突破在於其可直接與電池模組接觸甚至浸泡,而不會導致導電、短路或燃燒風險。傳統冷卻液若滲漏至電池中,極可能引發短路與熱失控(thermal runaway)。而這款新配方不僅導電率極低,還具備有機、可回收特性,可實現更高效的溫度管理,讓電池能更穩定地承受快速DC充電時的高熱。此外,這種「浸沒式冷卻」可省去二次冷卻迴路,降低系統複雜度與成本。雖然較高的液體密度會略增整體重量,但Valeo預計其可達10年壽命,甚至有潛力成為「終身免更換」冷卻液,未來將大幅改寫EV熱管理設計。

自2012年推出的AquaBlade「濕式雨刷」系統,如今被Valeo賦予軟體定義(Software-defined) 的新靈魂。最新版本在雨刷橡膠兩側皆設有噴嘴,可由軟體決定噴灑方向,並可透過OTA更新新增兩種程式:“Clean4U Defrost”與“Clean4U Debug”。Defrost模式可在寒冷早晨啟動時緩慢分段上移,並在每個區段噴灑加熱液體,結合前擋加熱系統,有效縮短除霜時間;而Debug模式則針對夏季長途行駛後的蟲漬問題,停車時可自動噴灑清潔液分段去除黏附物,保持鏡面清晰。目前,Defrost功能已搭載於Mercedes-Benz部分車款上,而未來具備AquaBlade技術的車輛可透過軟體升級新增功能,這不僅提升駕駛視野,也確保ADAS感測器始終維持最佳清潔狀態。

隨著「軟體定義車輛」(Software-Defined Vehicle, SDV)概念逐漸落地,Valeo展示了多項電子架構原型,強調預留硬體擴充空間與運算彈性的必要性。其中一項展示是一個具備以太網連接埠的模組化系統,可外接額外的中央或分區運算單元,以應對未來新增功能或更高運算需求。當主模組接近100%負載時,第二模組介入後可自動分攤運算;若其中一個模組故障,系統中介軟體會立即將關鍵功能轉移至正常模組,確保車輛保持“Fail Operational”狀態。另一組概念則採「插卡式」設計,允許車廠如同更換主機板擴充卡般升級運算能力。這將使車廠可在相同車型架構上打造入門與高階版本,達到硬體共用與差異化銷售的平衡。

隨著ADAS與倒車輔助鏡頭解析度不斷攀升,如何維持長期穩定的焦距成為挑戰。Valeo第七代ADAS攝影機導入固態「自動對焦」技術,利用與LiDAR類似的微機電系統(MEMS)調整鏡面角度,行程僅50µm,即可修正因長期震動與熱循環造成的光軸偏移。與傳統機械式鏡頭移動不同,MEMS對焦無需複雜的機構或額外空間,不僅更可靠、成本更低,也能確保ADAS影像長年維持高精度。這項技術將成為未來高解析車載攝影系統的標準配備。

雖然「車聯網」(V2X)概念已提出近二十年,但真正落地仍有限。Valeo與Verizon合作的新一代5G-V2X行人保護系統,終於讓這項構想更貼近實用。系統可透過車輛感測器、路口智慧攝影機,或直接由行人身上的智慧型裝置傳輸位置資訊。若使用Verizon的“Hyper Precise Location”技術,結合RTK即時動態定位,可將GPS誤差從公尺級縮小至公分級。當系統偵測到騎士、行人或孩童接近車道時,可即時在駕駛介面顯示警示,甚至主動介入煞車或閃避動作。Valeo同時展示了新型平面智慧天線系統,未來不僅可取代傳統「鯊魚鰭」設計,還能支援直連衛星的NTN通訊,為下一代IoT與車載網路鋪路。

 

總結來看,Valeo本次展出的創新,除了是該廠最新實力的展現,也反映出汽車產業正全面邁入軟硬整合的新紀元。從液體冷卻到軟體升級、從電子架構到感測演算法,每一項技術的核心都指向安全、效率與持續進化,可望在未來推動車業技術應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