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現有車款已搭載具備高速與城市路段輔助駕駛的系統,而VLA 2.0的升級重點在於更強的AI決策能力。根據官方說明,該系統的人工智慧以近1億段真實駕駛影像為訓練素材,等同於約6.5萬年的人類駕駛經驗。這意味著VLA 2.0可在極為複雜的城市環境中自主判斷,例如狹窄巷道、臨時停車障礙、施工改道等情境。小鵬董事長兼執行長何小鵬指出,VLA 2.0甚至能理解人類手勢,若工地人員揮手示意停車,車輛會立即煞停,並在獲得通行指令後再度啟動。

硬體方面,小鵬仍採用攝影機與感測器組合的外部感知架構,但核心升級在於全新自主研發的Turing晶片。該晶片的運算能力據稱為現行Nvidia Orin晶片的三倍,將成為VLA 2.0的關鍵推動力。此舉也顯示中國大陸車廠在晶片自主化的決心,不再完全依賴國際供應鏈。不過若要進軍美國市場,小鵬仍需面臨美國法規禁止中國大陸製晶片用於道路車輛的現實挑戰。

海外合作車廠方面,Volkswagen將成為VLA 2.0的首位合作品牌,雙方將共同開發智慧駕駛解決方案。後續值得注意Volkswagen是否僅在中國大陸市場導入,或將此技術推廣至全球。若Volkswagen最終選擇採用小鵬自研晶片,將是中國大陸自駕技術輸出歐洲的里程碑事件。

目前Tesla在中國大陸也提供FSD服務,但版本仍落後於美國市場。由於尚未獲得中國大陸政府全面批准,Tesla僅能提供較舊的軟體版本(13.2.9),而美國最新版本已升級至14.0。小鵬指出,在早期測試中,VLA 2.0的駕駛介入次數比Tesla FSD(中國大陸版本)少五倍,顯示其AI在實際路況中的穩定度與判斷能力有明顯提升。

目前小鵬的半自動駕駛功能已能在高速公路與城市街道上運作,並支援自動停車移動等進階功能。與此同時,VLA 2.0仍需駕駛保持警覺,隨時準備接管方向盤,此點與Tesla的FSD規範相似。值得注意的是,Tesla在美國收費約合新台幣24.8萬元的FSD功能,小鵬則採免費搭載策略,此舉不僅可提高用戶接受度,也壓縮競爭對手的市場空間。

小鵬VLA 2.0的發表,不僅是單一技術升級,更象徵中國大陸電動車品牌在自駕領域從追趕邁向輸出的關鍵轉折。其自主開發晶片、AI訓練規模與開放合作策略,展現中國大陸業者對人工智慧與車用半導體的整合能力。而Volkswagen的加入,更可能為傳統車廠帶來「中國大陸化的自駕解決方案」。然而,國際監管與地緣政治的壁壘依然存在,小鵬需跨越法規與信任的雙重門檻,才能在歐美市場獲得成功。總結來看,VLA 2.0不只是對Tesla的挑戰,更可能是中國大陸智慧駕駛技術邁向全球舞台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