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ft此次能成功進入歐洲市場,關鍵在於本站先前曾報導的重大併購案,Lyft以2億美元收購FreeNow。該平台原由BMW與Mercedes-Benz集團共同持有,營運版圖涵蓋歐洲九國、超過180座城市,擁有豐富的經驗。此項併購讓Lyft迅速取得在地營運能力與法規協調基礎,為自駕服務奠定基礎。

Lyft執行副總裁Jeremy Bird指出,FreeNow與當地監理機關有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這是Lyft評估是否能快速落地自駕計程車的重要考量。他強調,這樣的在地關係將有助於未來與歐洲各國政府展開具建設性的討論,加速合法化進程。

在車輛方面,百度將提供自家開發的Apollo RT6電動自駕車。該車具備SAE Level 4自動駕駛能力,已於中國大陸多個城市投入營運。根據合作分工,百度負責車輛技術與維運支援,Lyft則主導整體平台管理、車隊調度與乘客服務,雙方分工明確,形成互補合作模式。

目前英國政府已明確宣布將加快自駕計程車的立法與上路時程,目標於2026年春季啟動初步的收費乘客服務。Lyft與百度選定英國與德國作為首波導入市場,不僅看重其經濟規模與科技接受度,更考量到法規準備進度與市場潛力,顯示雙方對歐洲市場布局的謹慎與前瞻性。

然而,歐洲市場挑戰不容小覷。各國法規標準差異大,對數據隱私與主權要求嚴格,且地理與交通環境多樣,對自駕系統的感知與決策能力是一大考驗。Lyft與百度未來如何在本地化調整、風險控制與監管溝通上取得平衡,將成為落地成功與否的關鍵。
此次合作也被視為Lyft對競爭對手Uber全球自駕策略的直接回應。Uber早已與多家自駕技術公司如Waymo(Alphabet旗下)、Pony.ai(小馬智行)、WeRide(文遠知行)及Momenta合作,計畫同樣於2026年前在歐洲展開自駕計程車服務。Lyft近年雖淡出自研自駕技術的戰線,但此次與百度聯手,也代表其正積極補足技術實力,強化其在全球智慧移動競賽中的地位。

對百度而言,這次與Lyft的合作,是Apollo Go業務向海外擴展的重大突破。目前Apollo Go在中國15座城市部署超過1,000輛自駕車,已完成1,100萬次以上的載客服務。面對中國大陸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與監管風險上升,百度透過與Lyft合作進軍歐洲,可望降低海外營運門檻,並藉由成熟的出行平台進行風險分攤。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項合作也展示出中國大陸科技公司在當前地緣政治與技術限制之下,如何透過策略性結盟達成國際擴張目的。對百度而言,與Lyft這樣擁有西方市場認證的平台合作,有助於建立品牌信任與合規形象,為未來更多海外技術輸出打下基礎。
總體而言,Lyft與百度的跨境合作,突顯自駕計程車市場已從技術研發階段,全面邁入商業化與市場競逐階段。歐洲作為下一個自駕交通的前哨戰,各家業者正積極卡位,爭取法規先機與消費者認同,以率先取得商轉突破、掌握市場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