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BMW與阿里巴巴結盟,看中國大陸AI軟體將帶來汽車產業轉折

在電動車與智慧座艙成為汽車產業主戰場的當下,BMW宣布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在中國大陸市場推出結合AI座艙技術的新車型。這不僅是一場跨界合作,更是歐洲車廠在軟體競爭中試圖「中國在地化」的重要轉向。 中國大陸早已從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轉型為技術創新試驗場。本土品牌如比亞迪、小鵬、極氪與蔚來等,不僅在電動化上攻城略地,更透過 OTA 升級、智慧助理、語音操作與 AI 導航等軟體功能搶占消費者心智。傳統歐洲車廠雖仍具品牌光環,但在智慧化的競爭中,似乎已逐漸失去話語權。

BMW去年在中國大陸的銷量下滑 13%,不僅是警訊,也凸顯出其產品與當地消費者期待之間的落差。對阿里巴巴而言,這次合作是其AI轉型戰略的重要落地。斑馬網絡本就是阿里巴巴與上汽合資的車載系統品牌,而其背後的「通義千問」語言模型則是阿里在大模型競賽中的主力產品。

透過與BMW合作,通義千問一方面將其AI技術商品化,另一方面也鞏固其在智慧座艙與車用語音市場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通義千問已獲得小鵬、極氪與零跑等多家中國大陸車廠採用,顯示其技術日漸成熟且具備規模化能力。

除了BMW之外,其他德國車廠也積極應對,如Mercedes-Benz正投資中國大陸的新創企業Momenta,以強化其自動駕駛功能;Volkswagen則與中國大陸地平線機器人、以及美國的Rivian合作,希望補足其長年軟體自主開發的不足。

此次阿里巴巴與BMW的合作,是科技與製造業融合的縮影,也預告汽車產業權力重分配的開始。在電動化完成後,下一波浪潮將由軟體定勝負。能掌握演算法與數據者,將具備主導未來車市的能力。

BMW本次選擇與中國大陸的AI技術合作,可視為承認中國大陸除了是製造大國外,更是數位創新的核心戰場。而阿里巴巴,正透過一次次跨產業合作,把 AI從雲端拉入真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