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的汽車何時會普及?

Mercedes-Benz前一陣子在CES〈消費電子展〉上宣布,S-Class車系搭載的Level 3半自動駕駛系統繼2022年在德國上路以後,日前已通過美國內華達州政府許可,這是搭載該系統的S-Class首度可在美國合法上路。除了內華達州外,Mercedes-Benz也同時向美國加州政府提出了申請,目前正在進行相關程序中。該公司於2021年獲得德國政府認證時,曾霸氣地宣布:「只要車主因為啟動Level 3半自動駕駛因而產生交通事故,該公司將負起完全的責任。」目前Level3半自動駕駛合法上路的最大爭議在於事故責任歸屬問題,這也是少數車廠直接做出的宣示。

Level3等級的半自動駕駛是允許駕駛者在時速 60 km/h以下、車輛行駛在具備隔離設施且無行人及兩輪車的道路上,由車輛自動駕駛,此時車輛會接管轉向、油門及煞車系統,隨著車流自動駕駛前進( 根據UN R157法規 (Automated Lane-Keeping Systems (ALKS))。在此狀態下,駕駛者將可卸除專注駕駛的行為,但不允許駕駛者完全放鬆〈例如打瞌睡〉,因為一旦遭遇車輛無法自行處理的路況,車輛將會要求駕駛者重新接掌車輛主控權。其實這就是俗稱的塞車模式的自動駕駛模式,可以讓駕駛者在塞車過程時在車上能夠分心處理事務這個自2021年1月份開始執行的UN R157法規,已經在2022年6月修訂改版,從原先速限60 km/h放寬至130 km/h〈有條件的速限提升〉、且允許車輛在行車中自主決定變換車道 ; 並於2023年1月起生效。這個放寬的規範對於許多駕駛人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2至3年內,在高效能晶片及先進的感知器的支援下,搭配Level 3等級的自動駕駛車輛,將會是各家車廠的必然參與的一個戰場。

至於目前全球各地規畫所謂的「智慧城市」願景時,自動駕駛也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就以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從全球350個城市中脫穎而出,摘得「世界智慧城市大獎」的上海市為例,到2022年11月時,累計開放了926條、共1,800公里的智慧網聯汽車測試道路,並向27家企業核發了458張智慧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牌照。早在2019年5月,上海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後,便全力為自動駕駛提供所需的研究資源及設施場域,並建立測試方法及標準。

最特別的是,上海市奉賢區成立了一個「智能駕駛全出行鏈創新示範區」,在這個杭州灣北岸的新區,創建出一個擁有全出行鏈、全風險類別、全測試環節,向全車型開放的多場景示範區,可以為智慧網聯汽車提供社區、園區、校區、景區、商區、城區六大典型場景。示範區既有開放道路、也有封閉區域場景;既支持單一車輛智能行駛、也支持車路協同;既有地上,也有地下空間;既支援單一道路,更注重區域覆蓋。對於投入自動駕駛的公司實際驗證車輛的功能,有著莫大的助益,也能加快實際產品上路的時間點。

更關鍵的是,上海市2022年9 月在嘉定區成立上海智能汽車軟件園區,以政策專案扶持智能汽車軟件、自動駕駛、車聯網、智能座艙、智慧交通信息服務等產業的發展。因此在上海市官方的計畫中,上海市預計到2025年將初步建成智慧網聯汽車創新發展體系,整體產業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並且在具備組合駕駛協助工具(Level2等級)和有條件自動駕駛功能(Level3等級)汽車佔新車生產比例超過70%,而且能讓具備高度自動駕駛功能(Level4等級以上)汽車,在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實現商業化應用。

這樣明確的願景屆時如果能夠如期如質實現,對於已經在全球電動化汽車車輛銷售量佔比超過50%的中國而言,將能更進一步拉開在自動駕駛與智慧城市領域跟其他國家的距離,並且在相關的產業發展上面,將會在全球的競爭中站在獨步領先的地位。這也是我們台灣的政府及業者,必須要嚴陣以待以及全力追趕的部分

至於台灣目前在各地區陸續申請試點的自動駕駛的公共巴士或者大貨車,基本上都是以在開放道路上的固定路線的營運運輸路線為主,對於行車的人車環境安全及影響都比較能夠控制但是真正有載客上路部分的巴士,將在2023年5月進行的第二階段新竹高鐵站的自動駕駛巴士上開始實現,主導這項計畫的工研院在2022年10月取得三張自動駕駛巴士的牌照之後,從去年11月就在竹北市的規畫道路上開始了不載客的上路測試,先以夜間10時至凌晨1時測試,再增加上午9時30分至下午3時30分日間測試,在取得更多的實際數據及相關交通基礎設施調整之後就會在5月開始進行載客測試,並且預計在今年10月納入市區營運公車路線。至於之前由車輛測試中心主導設計及台灣的20幾家廠商參與研發打造的第一台Level 4等級的自動駕駛電動巴士WinBus,從 2020年開始在彰濱工業區的觀光工廠與鹿港市區之間開始上路測試,最高速度可達50km/h,也有爬坡20%的能力,但是因為續航里程只有70~90公里,筆者認為跟實際參與循環性公共巴士的功能還是有一些距離。

隨著高效能晶片設計廠商 Mobileye NVINDA以及Tesla自行研發的晶片導入行車控制系統成熟運用,加上各家汽車廠商必須在自家產品的行銷運用擁有創新領先的概念,最後有政府的政策及相關法規的支持與各項交通基礎設施的配合背書,在大眾交通工具自動駕駛營運中取得一定的實證結果並且建立一般大眾的信心之後,只要在價格合宜的甜蜜點出現,筆者深信自動駕駛汽車的普及應該在未來的3至5年之間會出現在消費大眾的眼前

作者簡介-Kenny Liu 劉宸志(金豊)

1988年在成大航太系畢業,當了兩年空軍機工長之後,就在1990年7月開始進入汽車產業服務直到現在,從一開始在達亞汽車擔任服務工程師,並曾在服務廠現場擔任技師三個月,接著在羽田機械擔任Peugeot/Daihatsu產品專員,1992年3月至慶眾汽車VW T4擔任行銷及通路專員,1994年2月到台灣通用汽車(GMT)擔任地區經理,1998年9月到福特六和汽車擔任營銷及服務/零件各部門主管,2019年5月福特六和退休後自當年8月擔任JLR Taiwan經銷商營銷及服務主管及人員的專任顧問講師,並於2021年4月應聘擔任SUZUKI億和汽車公司總經理職務到2022年4月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