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Apollo日 重燃自駕技術生機

百度的Apollo日,今年是第二屆;雖然歷史很短,但在百度多年的自駕技術經驗磨練之下,已有足堪傲視全球的實戰成果。明年百度Robotaxi的擴大運營,將是全世界自駕技術業者關注的焦點⋯ 如果順利,那將可把自駕技術落地時間往前推進一大步。

這一年以來,全球自駕技術進程遭遇瓶頸,又逢美國技術大廠Argo.ai結束營業之打擊,看似技術落地之日遙遙無期。但在中國的技術領頭羊 - 百度這裡,在11月底所舉行的自駕技術平台Apollo活動日之中,百度公佈將在2023年展開全球最大的Robotaxi叫車服務。自今年8月,百度開始在重慶與武漢兩地開始進行Robotaxi服務以來,至今已共計10個主要城市執行商轉。其中單在第三季,Apollo Go(中國市場稱之為蘿蔔快跑)的叫車服務平台即已完成47萬次以上的服務,較第二季增加了65%。以北京與上海兩大城市為例,每一台Robotaxi平均每天可完成15趟載客服務;至第三季底為止,Apollo Go已完成140萬次的叫車服務。由於百度累積多年的自駕技術研發成果與大數據分析,目前已可從指定地區內的運轉擴展到開放道路網上了。目前將其自駕技術佈建至一個新城市道路網上號稱需時僅20天,可以預期接下來將有更多的城市在明年有百度的Robotaxi上路。

自駕技術遲遲無法落地的關鍵因素在於系統許多從未經驗過的邊角案例(或者稱做長尾問題long-tail problem)。百度宣稱已完成了自駕業界的第一個AI 大模型 - 文心大模型(WenXin big model);這個稱作圖像文本弱監督預訓練的模型( pre-trained visual language model with weak supervision),依靠文心大模式的10億個參數的規模,具有數千個目標物識別的能力,大大擴展了自動駕駛語義識別範圍(scope of semantic recognition),譬如特殊車輛、塑膠袋等等。這種利用大模型訓練小模型的方法,可提升自駕系統感知的泛化潛力(generalization potential),足以處理邊角案例等棘手問題。此外,百度的高精地圖自動化建置率達96%,利用全中國數億位駕駛員的駕車經驗與能力,構建出1,200萬公里的海量時空道路網資料。該地圖分為靜態層、動態層、知識層、與駕駛層等多層資訊,可有效建立駕駛知識圖譜、安全駕駛與舒適駕駛的行為模式。未來百度將同時推進L4與L2+的技術,相輔相成⋯ L4對L2+進行新功能轉移,而L2+普及化之後的數據反饋則進一步提升L4系統的泛化能力。此外,百度自行研發的昆侖AI第二代7奈米晶片,具有端對端(end to end)的自駕計算能力,進一步整合了其軟硬體系統。至此,百度與吉利、極狐、威馬、埃安等多家車企所合作的自駕車款,將在明年起擔負Robotaxi運營與消費者體驗的重任,在全中國46個城市佈建100個線下體驗中心,進行全自駕技術的大規模AI訓練與技術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全球自駕技術首強Waymo在日前與吉利子品牌Zeekr合作在Los Angles發表了M-Vision概念車。所以我認為在2023年,將很可能是百度Apollo平台與Waymo在一般道路實証上一決高下的關鍵時刻。自駕技術的明確落地之日應該也可以由百度或Waymo來訂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