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驚奇的前三季中國新能源車市

在10月初,德國汽車租賃公司SIXT與中國第一大車企BYD ( 過去已連續3個月超越一汽大眾,位列月銷量第一)簽署合作協議,在未來6年內由SIXT向BYD採購10萬台電動車。這則新聞現在如果拿給非汽車產業圈內的朋友們看,可能絕大多數都會認定是 “假新聞”⋯ 德國人怎麼可能會租中國品牌的汽車來開呢?!但現在的中國汽車業就像ICT產業一般,每個月都會有驚奇的事發生。如果各位認知過去10年以來的中國車市成長已經很驚人,那麼我要提醒大家,未來3年內的中國自主新能源車款,將會席捲全球車市,將中國自主品牌大軍地位拉高至與日德兩強成為三足鼎立之勢。

     全球汽車市場火車頭 - 中國市場,在今年前三季累計銷售1,487萬台,較去年同期微幅上升2.4%,表現略優於全球下跌的情況。在這其中,表現最驚人的就是新能源車市場(BEV +PHEV) 累計銷售達387萬台,比去年同期大增113%,尤其是9月份,大陸新能源車市首度突破60萬台大關,來到了61萬台。還記得我在一個月前才提到連續3個月進入50萬台的歷史新頁嗎?現在中國的自主品牌大軍已領頭再次寫下新的一頁!在9月份,新能源車的總體市場滲透率為31.7%,同樣創下歷史新高,首度突破3成。除此之外,汽車業在前三季的出口數(含整車與CKD,其中85%為自主品牌211萬台,較去年同期增加55.5%;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汽車出口大國(僅次於日本),佈局遍及歐洲、日本、與東南亞市場。在這些不可思議的成績下,我歸納了幾個重點趨勢

  • 中國自主品牌崛起。過去燃油車時代的大陸車市是由國際合資品牌來主導;現在的電動車時代是由中國自主品牌來做主,在產品新科技的自主研發與供應鏈的充份掌握下,新能源車款推陳出新之快之多,早已令策略與行動遲緩的合資品牌難以招架。自主品牌在前三季整體車市佔比達47%(去年是39.5%),而在新能源車市場則在9月高達81.6%,除了Tesla12.7%之外,合資品牌只有微不足道的5.7%
  • 合資品牌岌岌可危。在大陸車市風光數十年的合資品牌,今年以來除德系品牌稍有成長之外,日系、美系、韓系品牌一律下跌,低於大盤走勢。如果新能源車市場在明年達到40%(我認為可能性非常大),而且自主品牌持續掌握80%佔有率,燃油車市場競爭態勢也維持不變的話,則合資品牌總體市佔率將從今年前三季的53%掉到46%以下;也就是說,明年將是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強弱翻轉的第一年。接下來幾年估計將會有合資品牌陸續退出中國市場。
  • 中國製造的汽車數量將會坐三望二。明年中國自主品牌全球銷量很有可能會超越美國,成為第三;至於與第二名德國的距離也逐步拉近,我認為2025年應該就是另一個翻轉年中國會超越德國成為汽車製造第二大國,僅次於日本。
  • 美國圍堵中國汽車產業的後果只會造成反效果。美國近日禁止輸出14奈米以下的晶片生產設備至中國,也不准中資在美國設電動車工廠生產販售,如此做法無疑斷絕兩國汽車產業與市場的交流;譬如Tesla在上海的超級工廠與其他美國品牌的合資車廠,都將同時受到牽連。所以說,美國車廠所受到的傷害,絕對遠大於中國車廠。現在正值中國智能電動車技術快速提升之際,美國市場消費者不但無法享受到最新科技,也將慢慢與全球汽車主流脫節,其汽車產業也恐將因欠缺挑戰而開始逐漸喪失競爭力。    

     中國政府從今年11日起,已全面放鬆外資在汽車製造業的股比控制,外資已可以全面控股。取得控股地位後的外資企業,更因製造成本相對低廉,技術資源豐沛,而會傾向在中國設廠作為成車出口基地。這足以顯示出了中國對於自主品牌實力的自信心,他們不但不怕在市場上與國際品牌硬碰硬,同時更以自身產業環境的優勢來吸引更多大廠加大投資力度在地生產,同時能提升就業機會並與國際接軌。接下來的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與零售市場將毫無疑問會持續寫下更多驚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