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機廠造車到車廠做手機

現代人的生活,與智慧手機早已密不可分。而在未來汽車世界裡,手機也將扮演關鍵角色,與汽車展開更為多元的互動,也將形成更密切的技術共通性,進而提升人類生活的品質與出行安全。

         這幾年來,多家手機公司紛紛投入汽車未來新科技世界,尋求下一片藍海。但汽車產品的研發之路相較於手機,可是又漫長又昂貴。像Apple與華為這兩家手機巨擘,很明顯地已將業務重點聚焦在協助車廠開發新科技新功能,而不是自己投身造車行列;一來汽車製造的毛利率無法與手機相比,二來賣車所需投注的心力與資金又要比賣手機複雜得多,與其走上這條「不歸路」,不如專注在自己熟悉的ICT產業,扮演從旁協助車廠的角色,會更能穩紮穩打走得長遠。但另一方面,也有勇往直前埋頭造車的小米...... 成立至今滿一年的小米汽車,準備以3年的時間開發新車款在2024年量產。高端車款將搭載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適用於800V充電;平價車款則與比亞迪的LFP刀片電池配合,適用於400V充電。除此之外,小米靠著投資數十家汽車供應商的做法,企圖在晶片、電池、光達等等新科技關鍵零組件快速提升整體造車實力。就在8月初,小米發佈了其研發進程,以500人自駕技術研發團隊為核心,自力開發AI演算法,並且要努力追上Waymo與百度等全球技術領先梯隊。小米之所以如此下定決心一拚汽車市場,除了領導者的熱忱之外,其在手機業對供應鏈充分掌握的能力所創造出高性價比的成績,能否複製到汽車業,將是接下來2年大家關注的焦點。

    從手機業跨領域到汽車業來造車,已顯見挑戰重重,那麼從汽車業跨足做手機,又是所為何來?!吉利與蔚來,一家是傳統車廠,一家是新創電動車品牌,近來不約而同表示要做手機。其實手機與汽車的關聯性,已經從車輛定位、遙距上鎖解鎖、自主泊車(valet mode) 等技術層面形成愈益緊密的互動。但在這些考量之外,還有更高一層的戰略意義 

  • 吉利汽車集團的全球化佈局。吉利集團旗下已有VolvoProton、與多個自主品牌。在手機平台上可建立多品牌生態圈,提供消費者更為多方位的服務,並藉著其正在構建的低軌衛星,擴展其手機的衍生服務以及強化與車輛的互動功能。另在手機的應用軟體研發上,也可將部份合適的成果轉移到車輛上使用。再者,吉利藉由手機品牌的推出,也可結合車廠在晶片上的整體需求量,對半導體業者形成更強的議價與供貨優先順位能力。
  • 蔚來以手機拉抬車款定位。蔚來將以高端手機的定位,配合車款進行整合式行銷,其背後的動機較吉利單純得多。不過蔚來已在換電池站的策略上注入大筆資金,現在又要開始做手機,其財務狀況值得密切注意。
  • Tesla 手機的「狂想」。其實Elon Musk未來要做什麼事,我都不會訝異。他的手機「狂想曲」是要摒棄iOSAndroid ,開發專屬的操作系統,而且不用SIM卡就可透過其星鏈低軌衛星系統打電話(當然也要付衛星電話租金)。這款可能命名為Model Pi的手機,將整合其車輛、衛星、手機的生態圈,理念與吉利很類似,但手機產品與價格定位將放在頂級,甚至將超越iPhone。量產時間據說將在2024

     從這些車廠或手機業者的未來計劃,可以看到兩個看似完全毫無關聯的產業竟然會愈走愈接近,並且有整合互利的發展趨勢。無論其最後成效如何,汽車業將不再是現在的汽車業,手機業也將不僅限於現今的應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