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擘與汽車大廠未來誰領風騷?

如果說電動車是未來汽車業的新戰場,那麼全自駕車就是重新定義汽車為 「共享移動平台」的顛覆新思維⋯ 自駕車不是由人來操駕,而是由AI操駕;車輛性能指標不是馬力扭力操控性,而是處理器演算能力與電池容量與充放電速度還有自駕安全係數;車艙空間內的即時資訊圖像化與行車環境互動功能將是乘車者的需求重點;老年人與行動不便者的出行便利性與一般年輕人將無分軒輊。 在這樣的顛覆傳統新世紀裡,現在的汽車品牌定位到時候還會是我們記憶中所熟悉的品牌嗎!?科技巨擘或是汽車大廠,對我們消費者來說,界線是清楚還是已逐漸模糊了?

在過去幾年來,純電動車BEV的開發與銷售已成為汽車業界以至於消費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其相關精彩的話題毫無疑問是現在到未來的一門顯學之外,也同步反映到逐年爆增的銷售量上。我翻了翻在前幾年世界各知名研究單位的BEV銷售預估數字,甚至沒有一家可以稍微接近去年的實際銷售數字⋯465萬台。

在快充樁佈建與續航力、電池成本等電動車使用門檻逐漸降低的此刻,科技巨擘紛紛跨足汽車界與傳統車廠競逐未來市場大餅,使得2025年以至於2030年這兩個關鍵時間點將分別成為「電動車平價化」與「顛覆汽車業的全自駕車上路」的汽車歷史里程碑。

科技巨擘在3C、網聯、手機等行業的上下游發展已逾數十年,如今開始大舉入局汽車業開拓下一個20年新商機⋯ 無論是造車( 百度、小米、鴻海、蘋果(?)),或是成為汽車廠合作平台( 華為、騰訊、Sony、Google、Nvidia、Microsoft 、Amazon、Intel 、Qualcomm 、Samsung、LG ),我認為這股沛然莫之能禦的巨浪勢將改變傳統車業供應鏈生態,從垂直走向水平分工⋯

- 傳統車廠協力廠體系將被打破,2030年之後的傳統協力廠供貨占比將逐步降至30%。

- ODM (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 就像鴻海MIH 現在正計劃推進的方向)模式興起,自主研發能力較弱的汽車品牌將靠向ODM。

- 在2030年後的自駕車共享時代,科技巨擘在車業的影響力或將直追傳統汽車大廠⋯ 新科技研發與電子零件開發工作將是平起平坐甚至躍居主導地位。

在另一方面,汽車大廠紛紛在過去2年提出2025的宏觀規劃,不約而同將BEV當成投資與業績拓展的最重要目標;就連一向最 “鐵齒” 的Toyota也大轉向,把新能源車的研發主軸轉到了BEV產品上。這個明確的風向,顯示2025年就是傳統車廠的BEV決戰時刻。當然到了那時,一方面固態電池技術商品化在即以至促使現行鋰電池的價格下滑,同時科技巨擘與電動車新創品牌將陸續投產成車,誰先卡位誰才能像Tesla現在一樣搶得商機。

所以傳統車廠面臨的不只是老對手,還有更多此時難以預料的競爭者將要來蠶食這塊快速成長中的大餅。至於全自駕技術這個牽涉無底洞般的高投資、投報率難做分析的新科技領域,我認為只有中美AI兩強可以 “撐過” 漫長的研發期獲得實質商用化成果;換句話說,以現在發展態勢來看,德日韓等汽車大廠在2030年或2035年之後將在自駕車共享經濟的交通新世紀裡落隊,必須倚靠結盟或併購等手段才可能趕上領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