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動車的浪潮談台灣國產汽車的未來

VW汽車集團在2020年年底所公佈的五年發展的策略會議,宣布即將投入730億歐元加碼電動化及數位化相關投資,其中最特別的是,在5年內將投資350億歐元投入純電動車的研發,更許下未來10年將生產2600萬輛純電動車的目標,包含70種純電動車型。同時預計在2025年的純電動車銷量佔比至少20%,也就是將至少有200萬輛以上的VW集團純電動車在全球售出,這也是VW集團執行長Herbert Diess於日前喊出在2025年VW集團純電動車銷量有機會超越Tesla銷售量的重要時間點。接著豐田汽車集團也在2021年12月15號宣布將投入2兆日元開發汽車電池技術,並預計在2030年之前銷售350萬輛純電動車,包含30款純電動車,更計畫在2035年將Lexus 轉型為純電動車的品牌。

而我們若以2021年全球銷售8千2百萬輛汽車的數量做為基準,其中純電動車約佔5.8%大約480萬輛,筆者估計在2025年的時候,全球至少有25%以上的銷售量為純電動車,也就是說至少會超越2千萬輛之譜。我們再以台灣的市場銷售現況做一個比較,在台灣2022上半年銷售車輛約20萬3千輛,純電動車掛牌佔比將近2.9%大約5900輛,這還是因為上半年很多品牌苦於配額限制及晶片短缺,因此若下半年配額限制跟晶片供應好轉,台灣今年的純電動車佔有率應該在4~5%之間,也就是至少會超越1萬5千輛筆者預計在2025年,台灣的純電動車佔有率也將登上15~20%左右的佔有率,也就是在2025年台灣純電動車銷售將超過8萬輛,甚至可能往10萬輛的數字靠近。

    從VW以及TOYOTA在純電動車開發所投入龐大的投資金額來看,筆者在想台灣除了已經少量生產幾台做為示範的納智捷電動車,以及中華菱利電動車(廂型車)之外,目前的幾個組裝車廠,何時會看準時機,生產出台製量產的純電動車? 就現在所知的狀況,目前動作最快的應該是與鴻海合作,使用MIH共用底盤的裕隆集團納智捷跨界休旅車MODEL C。依照今年四月嚴陳莉蓮董事長在裕隆集團法說會上的說明,預計今年10月18日開始預購,並將在2023年上半年開始量產,在2023年下半年上市。而且嚴陳董事長說明全年只需要銷售超過3,000輛,就能達到損益兩平,這對於品牌後續獲利發展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另外,根據鴻海的說法,Model C新車售價有機會壓在百萬元以內,屆時很可能會成為市場上CP值最高的電動車。除此之外還有中華汽車剛剛宣布與MG汽車的合作生產跨界休旅車 HS; 因為中華汽車本身已經有生產純電動車的經驗,所以也讓大家期待MG品牌除了目前宣布第一階段導入的燃油車輛之外,MG的純電動車何時在台導入生產。至於其他的品牌,不管是受限於原廠的電動車上市時程規劃,或者是台灣投入生產製造的銷售台數是否能夠符合經濟效益,目前都還沒有宣布任何進一步台製純電動車的計畫。筆者認為,如果繼續維持這樣的態勢發展,在2025年時的國產車佔有率,可能連40%都保不住,甚至往30%靠近都有可能。尤其台灣在今年已經導入TAIWAN CAFE (整廠平均油耗規範) 第二階段法規的現況下,各個品牌車商為取得更多的車輛銷售配額,必定會對於純電動車的引進更加地積極,以取得自身品牌更好的市場銷售商機。就以去年六月底至今年六月底來看,台灣上市銷售的純電車已經從11款增加至25款,一年之內就增加了14款,由此也可見各品牌車商積極導入純電動車以爭取更多銷售數量的態度。

     當然站在消費者立場而言,只要車輛的售價及品質能夠讓消費者接受,那麼有愈來愈多可以選擇的純電動車都是好事,再加上日益普及的充電設施也進一步提升了使用便利性。另外純電動車來自於維修保養頻率的需求與燃油車輛相比之下僅剩四分之一不到,所以對於國產車輛比較容易取得所需零件,保固維修較有保障的這個理由,將會相對薄弱。如此可預見在2025年時,目前的國產車輛的困境將會進一步加深,對於台灣的汽車產業發展也會有更深遠的影響。這也會對目前廣佈經銷通路據點的各個國產品牌從質變逐步轉成量變,產生國(產車)消進(口車)長的從業人員轉移情況!

筆者就以今年六月剛剛奪下轎車銷售冠軍,打敗豐田Altis的福特Focus而言,福特歐洲汽車總裁Stuart Rowley日前才剛剛宣佈Focus不會有第五代的Focus,現行第四代的Focus也將於2025年在歐洲結束生產,更重要的是Focus也沒有任何轉型純電動車的計畫。這個消息對於目前僅有Focus/ Kuga這兩款國產車產品線的福特六和汽車,無非是一個重大的隱憂。除了未來將會失去Focus這個優異的產品線,更重要的課題是要如何加快腳步規劃在未來五年內安排好其他的替代產品,而且這個產品規劃必須是有純電動車型選項,亦或者有其他的進口車款替代方案來持續目前的品牌成長與經銷通路的營運。而與福特六和汽車情況相同的國產車商,例如台灣本田汽車/裕隆日產汽車/中華三菱汽車還有三陽現代汽車,也都有各自的功課,必須在未來五年之內做好自己台製生產車款的產品線安排,才能在這波電動車的浪潮中在台灣市場繼續站穩腳步,並且爭取更大的市場銷售機會。這個是筆者所殷殷期盼的,也會是台灣消費者之福。

作者簡介-Kenny Liu 劉宸志(金豊)

1988年在成大航太系畢業,當了兩年空軍機工長之後,就在1990年7月開始進入汽車產業服務直到現在,從一開始在達亞汽車擔任服務工程師,並曾在服務廠現場擔任技師三個月,接著在羽田機械擔任Peugeot/Daihatsu產品專員,1992年3月至慶眾汽車VW T4擔任行銷及通路專員,1994年2月到台灣通用汽車(GMT)擔任地區經理,1998年9月到福特六和汽車擔任營銷及服務/零件各部門主管,2019年5月福特六和退休後自當年8月擔任JLR Taiwan經銷商營銷及服務主管及人員的專任顧問講師,並於2021年4月應聘擔任SUZUKI億和汽車公司總經理職務到2022年4月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