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妳的下一台車會是電動車嗎?

台灣的車市在過去燃油車時代中,一向是世界各大品牌試水溫的最佳試煉場⋯ 市場不大且銷售反應期短而明確,消費者對產品觀念成熟而不盲從,更重要的是可當做是擬訂大陸市場產品戰略的參考指標。然而在電動車風起雲湧的這兩三年內,台灣車市落隊了,不但早已無法將台灣經驗移植大陸市場 ,電動車銷售環境與使用環境也與其他先進國家愈差愈遠。各位的下一台車會不會是電動車,這個問題我要拿來先問政府與車廠。

    這個問題在這兩年以來,在朋友同事間被提出來討論的頻率愈來愈高,而全球各大顧問公司與調研機構也持續在進行相關汽車業未來與消費者態度的大規模市調。在去年全球BEV純電車的銷量達到了470萬台的新高(當然在接下來每一年都會創新高),即使今年以來的晶片短缺、疫情封城、戰亂影響原物料供應等問題持續衝擊全球車市,但在純電車這個產品區塊卻持續熱銷,在前4個月全球已銷出178萬台純電車,比去年同期暴增7成以上。在此趨勢持續往上的態勢來看,容我保守推測今年BEV全球銷量將逼近甚至衝破650萬台,也就是說年成長率近40%。這個數字在全球車市整體狀況普遍不看好的今年,等於將突破10%市佔率,每10台掛牌新車至少有一台是 BEV,成為電動車時代正式來臨前的第一個里程碑。

有趣的是,在知名的勤業眾信Deloitte 於年初所發佈的一份廣及25個國家26,000人的市調報告中,下一台車會買BEV的比例卻並非很高。主要國家中,中國的17%是最高,德日分別以15%12%居次(日本更偏愛Hybrid ),而第二大市場美國竟只有5%。在仔細看完整份報告後,我有幾點整理解讀如下

  • 里程焦慮與公共充電設施佈建不足,是普遍不願在此時考慮買電動車的兩大主因。
  • 價格偏高並非不買電動車的主因,且就算降價到與燃油車水準相當,仍不會改變想法。
  • 美國與中國兩大市場地域遼闊,但使用電動車的需求大不相同。美國消費者需要800公里的續航力(擔心偏遠地區沒有充電樁)做長途旅行,而中國則多用以短距移動,只要400公里即可(長途應是改搭佈線完整的高鐵)。
  • 家用充電樁能否裝設對日本消費者是一大購車障礙,但對其他國家普遍都不是太大的問題,即使是人口密集大都住在城市大樓裡的中國也都可接受沒有家充,這當然也代表其公共充電設施的佈建的便利性較高(中國是受訪國家中最不擔心公共充電設施問題的國家)。

        從上述幾點中,可以觀察到以目前的電池技術,縱使不能趕上燃油車的續航力與加油便利性,但對城市短距行駛為主的使用者而言已綽綽有餘。而且以在這份調查報告中如此低的考慮購買比例,BEV都可能在今年衝上650萬台的態勢來看,未來35年間將在傳統車廠推出全新研發的BEV車款以及充電設施持續佈建下,大多數消費者的購車清單裡將會開始放進BEV。而同一時間在台灣市場的角度,去年BEV銷售7000台,較前年成長7.4%,但Tesla一家就佔了八成。今年以來Tesla雖供貨不穩定,仍在前5個月累計成長71%,這個趨勢跟上述的全球趨勢相當。但是在其他品牌來看,引入台灣市場的車款數量與供貨穩定性顯然不足,所以讓消費者無從有更多的選擇。台灣今年如果能依前5個月的進度,全年BEV銷量有望到12,000 台,市佔率將在2.8%的水平(我預估全年車市將低於42.5萬台)。顯然這樣的數字遠遠不如全球的平均水平,意味了幾件事 國產車廠缺乏授權生產原廠電動車的機會、進口車商沒有將台灣市場當做電動車款的優先供應國、以及充電設施建設進度緩慢。如果政府希望碳中和的進度要與世界同步,汽車業的問題顯然已屬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