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高階品牌在2030年後的定位挑戰

汽車品牌定位的高階或大眾化,其實大都是車廠多年行銷操作的結果。在車輛技術逐漸邁向高度共用的未來,車輛的本質差異度已愈來愈小。而在另一方面,成車生產線製程也在逐年提升自動化的程度,使得人工組裝的變異性降得更低。據此來看,其實不用等到自駕技術落地的時間到來,各品牌之間的產品已無明顯等級上的高下之分。高階品牌想要繼續以高價策略說服消費者的話,更便利更少促銷且能消除銷售決策過程人為干擾的貼心安排,恐才是讓有錢人願意買單的無形迫切需求吧!

   在燃油車的時代裡,各汽車品牌在市場上經年累月的消費體驗後,皆會產生屬於那個品牌共同認知的獨有形象定位。同樣的,將來進入電動車時代後,也會有各個品牌定位的差異。那麼在2030年起,當傳統車廠高階品牌紛紛將產品線一半甚至全部改做電動車款,如此相較於更早發動這場新世代汽車戰爭的新創電動車或全自駕電動車品牌,他們還能確保在現有燃油車市場定位的優勢,持續以高階定價策略獲取高利潤嗎? 這將會是個有趣的話題,因為汽車新世代的到來,必將帶給新創品牌無窮的商機;2030年之後,也絕不會只有一個Tesla

  在過去這兩年以來,各大傳統車廠(當然包括眾家高階品牌)紛紛提出2025以至於20302035年之後的中長程策略,向股東與消費大眾拿出對抗汽車新能源新科技的 “解藥。這些尚未付諸實現或方才啟動的計劃,不約而同地都要注入巨資於新科技的研發、都要搖身一變成為軟體定義的汽車公司、都要在2025年左右推出全新平台設計的電動車款、以及都要在2030年切換一半以上以至於全部產品線成為純電車。而其中高階品牌則端出更加 “激進” 的策略,儼然將電動車視為其繼續佔有優勢定位的法寶。換句話說,在消費市場尚未真正全面考驗電動車的產品力與保值性之前,傳統車廠已自行將電動車的定位放在燃油車款之上了。除了全世界各地相關排氣法規日趨嚴格的壓力之外,傳統高階品牌願意提前放棄其原本引以為傲數十年的內燃機與傳動系統技術,轉身投入一個殊為陌生的領域,這種決心恐只能以 “破釜沉舟” 差堪比擬。在此策略採大幅轉向的情況下,高階品牌隨之而產生了幾個可能面臨的機會與危機

  • 甩脫資源分散在電動車與燃油車的困擾,集中火力加速研發電動車新科技,反而能縮短轉型陣痛期,早日進入電動車時代。
  • 傳統車廠優勢在於熟悉市場操作的白領人力、既有銷售通路、與廣大忠誠客源;但是,劣勢也是這3個。身為傳產的汽車業,工作節奏與思路模式往往會限制了其對於新科技的想像空間。銷售通路的既有建置在財務面考量與新世代的銷售服務模式而言,反而可能成為未來快速競爭環境裡的負擔。再者忠誠車主在過了10年以至於20年之後也會老去,而新的用車消費行為裡的 “忠誠” 因素影響度也同樣會逐漸下降。
  • 新創公司大都需靠募資渡過初期龐大投資而無獲利的難關。但凡通過這一關財務試煉者,其靈活機動的特性將能在新科技世代裡找到立足之地,據以繼續成長茁壯。也因此傳統高階品牌甚或一般品牌的市佔率將持續被蠶食,甚而到了2030年後自駕技術逐步成熟落地之時,我預測全球將有數家新創品牌或科技巨擘自創品牌主導成為新的「移動消費主流」,因為到時候已被定義為移動平台的汽車,自駕技術將大幅影響購車、租車、共享用車的 “行的生活” 型態;而同一時間經銷據點零售行為對於車廠銷售策略的重要性將逐年降低。屆時所謂 「高階」品牌的定位將日益困難,因為 “擁有” 一台車將再也不是新世代年輕人的主要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