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趨勢狂潮下日系車廠的挑戰

最近汽車產業電動化時程進展的新聞多得令人目不暇給,6月14日剛剛開完股東大會後,不滿意電動化進程緩慢的Toyota法人外資,甚至提案要求豐田章男不應該在卸下CEO之後還續任董事。其中的丹麥基金AkademikerPension首席投資長Anders Schelde就說:「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我們追求的是最高利潤和負責任的投資,Toyota的電動車戰略看起來根本沒有吸引力。」因為在美國和歐洲…等銷量迅速攀升的地區,Toyota在電動汽車獲利方面處於劣勢。

雖然豐田章男在股東大會上還是以約85%的支持度再次進入董事會,但是支持率卻是5年來的新低(去年則是96%)。這個在日本以共識為基礎的企業文化中,身處風暴中心的豐田章男,即使只是支持率略有下降,也會被相關人士認為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而整個事件的原委就是因為豐田章男認為世界還沒準備好完全走向電動化,理由包括充電基礎設施不足、電池材料短缺以及許多國家依賴排放碳的化石燃料發電。因此拒絕承諾將產品陣容全部電動化,寧願採取更謹慎的方式來推進Toyota集團旗下產品的電動化時程。

另外,日本Nissan營運長Ashwani Gupta公告將於6月27日離職,主要原因是Nissan和Renault正在談判重組聯盟,Nissan執行長內田誠(Makoto Uchida)希望快點結束和Renault的談判,但Ashwani Gupta敦促要對重組聯盟條款更加謹慎看待。Nissan與Renault重組聯盟談判中,最大的焦點除了交叉持股的比例更動及投票權更動外(註一),便是Nissan將投資Renault的電動車部門Ampere。

在電動車的進程中,Nissan是國際車壇的先驅者,Nissan Leaf在2010年12月就已上市,並於2011年獲得歐洲風雲車、世界風雲車,更連續2年奪下日本風雲車,在2019年之前一直是銷售最佳的電動車,目前已經累計售出超過60萬輛。基於Nissan在聯盟中的電動車優勢,Ashwani Gupta是否因此對於Nissan與Renault聯盟談判抱持不同看法,最終造成最後不得不離開的結果,我們無法評論。

另一家日本車廠Mitsubishi則深陷在是否將結束中國市場業務的傳聞之中社長加藤隆雄在5月初的記者會澄清傳聞稱,目前公司沒有退出中國市場的計劃。儘管「公司在華面臨困難」 ,但Mitsubishi在中國唯一的長沙工廠將按計劃於6月重啟生產。但Mitsubishi中國的合資夥伴廣汽集團在4月份發布的產銷快報中,已經不見廣汽三菱的銷售數字。針對產銷快報的「除名」事件,廣汽方面對外回應稱Mitsubishi的產銷佔比較小,因此被劃入「其他」類別不再單獨列出。

數字顯示,2023年第一季廣汽三菱汽車全車系在中國的銷量僅有3,969輛,與2022年第一季同期相比下降58%,甚至2022年12月大改款的Outlander上市後,銷售量亦不見起色,因此長沙工廠不得不自3月8日到5月間停止生產,以便調整零件庫存。

Mitsubishi在中國市場的困境可能來自於產品跟不上中國市場電動化轉型的節奏,Mitsubishi的新能源產品祺智PHEV及EV均已在2020年停產,而專屬中國的電動化產品Airtrek EV在2022年才開始上市,但因為缺乏核心賣點、車價調漲但配備反而縮減,因此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遭遇挫敗,上市一年半後的總銷售量還不到1,000台,這些消息都使得Mitsubishi即將退出中國市場的猜測甚囂塵上。

其實加藤隆雄在2019年6月上任之後,Mitsubishi是否退出中國市場就一直是在他桌面上的一項議題,他在2020年6月的年度股東大會上也不諱言將逐步取消中國及歐洲在內等市場的業務。雖然Mitsubishi官方事後闢謠說:「沒有退出中國市場的計劃」,並進一步表示:「Mitsubishi會以有效利用有限資源的同時,通過結構改革來進行固定費用的削減,作為最優先考慮的課題,來提升各國的盈利性。」

但是以目前Mitsubishi在中國如此低迷的銷售數字,縱使該公司在2022年度創下了2015年以來最佳的營業利潤,在財報揭露的1,905億日圓獲利中,該公司認列了中國市場營業外費用121億日圓,也認列了105億日圓的特別損失。綜合以上消息,接下來Mitsubishi在中國將會採取的作法其實也不言自明。(註二)

從日本7大汽車廠商出爐的2022年會計年度的財報(2022年4月到2023年3月)顯示,日本各品牌陸續創下2015年度以來的最佳獲利數字。在日經指數剛剛創下30年來新高的同時,相較於獲利新高,股價創下2015年來的新高的卻僅有Honda一家,股價不到2015年高點一半的,卻有Nissan、Mazda及Mitsubishi共3個品牌(以6/16收盤價來看),這3個品牌去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有介於16%~40%的衰退(2022年 vs. 2021年),而在2023年第一季的衰退甚至已擴大至40%~65%之間,而股價表現較佳的Toyota及Honda在中國的銷售也有近30%的衰退。

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面臨共同的問題就是電動車產品線的薄弱,以致品牌競爭力大幅下滑,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單一市場,在該市場的衰退將影響投資人的信心,這也可能是股價為何沒有反應出優異獲利數字的真正原因。接下來,筆者也會從其他的汽車市場變化來討論這個議題。

註一:兩者聯盟原為Renault持股Nissan 43%且有投票權,但Nissan持股Renault 15%但沒有投票權,談判中Nissan期望改為互相交叉持股各15%,且均有投票權。

註二:日本《讀賣新聞》在5月29日報導:Mitsubishi Motors將延長中國長沙工廠停產時間至6月後。該報導並引述消息人士指,目前恢復生產無望。

作者簡介-Kenny Liu 劉宸志(金豊)

1988年在成大航太系畢業,當了兩年空軍機工長之後,就在1990年7月開始進入汽車產業服務直到現在,從一開始在達亞汽車擔任服務工程師,並曾在服務廠現場擔任技師三個月,接著在羽田機械擔任Peugeot/Daihatsu產品專員,1992年3月至慶眾汽車VW T4擔任行銷及通路專員,1994年2月到台灣通用汽車(GMT)擔任地區經理,1998年9月到福特六和汽車擔任營銷及服務/零件各部門主管,2019年5月福特六和退休後自當年8月擔任JLR Taiwan經銷商營銷及服務主管及人員的專任顧問講師,並於2021年4月應聘擔任SUZUKI億和汽車公司總經理職務到2022年4月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