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的電動車市場(BEV + PHEV ) 以驚人的速度逐月成長,至9月已達全體車市30%以上的滲透率,而全年預估可望達28%。在這個市場區隔中,可說完全由中國自主品牌所主宰,國際合資品牌加上Tesla (獨資品牌)的市佔率總共不到10%。在這樣的情況下,已經有國際大廠開始撤出中國市場了⋯ Stellantis集團與廣汽合資成立十餘年的廣汽菲克(GAC FCA ),在10月底向法院申請破產。這也是繼長安鈴木、東風雷諾之後,又一宣佈撤出中國市場的國際車廠。當然,Stellantis 的撤出主要源自於其過去數年來的油車產品力與銷售業務狀況,但我相信,這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絕對是因為看到了中國自主品牌電動車款如排山倒海般地襲捲車市之現況。那麼傳統車廠撤離中國市場後,後續真的會有更嚴重的後座力嗎?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 中國車市目前佔全球車市近1/3。國際大廠如放棄中國市場,就等於放棄掉1/3的銷售商機,對於其全球營運戰略佈局必然有直接而深遠的衝擊。
- 全球電動車的銷量在今年將達千萬台,其中中國車市佔一半以上;而中國自主品牌又佔中國電動車市場的9成以上。如果國際車廠選擇不在中國車市直接面對中國自主品牌尋求因應對策,則也將在接下來2年內被迫在世界各個市場再次面對。當到了那個時候,國際車廠將會措手不及,業績滑落的速度越來越快。
- 中國擁有廣大的人力與物力資源,甚至連汽車未來新科技的發展也已站在全球前段班。像VAG、Toyota等汽車產業巨擘都已選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加大投資進行技術合作的當下,而其他車廠如只片面核算短期營業損益來決定去留中國市場,恐將喪失長期戰略的潛在機會點。
- 從全球營運戰略來看,中國車市與東南亞有很深的連結。現今東南亞汽車市場正值轉型至電動車時代的時刻,如果歐美車廠能在中國市場穩定發展,則更有利於日後切入東南亞市場的廣大商機;反之,則困難度大增,徒然錯失了擴展業務的可能性(目前歐美品牌的油車難以與日韓兩國品牌在東南亞市場競爭)。
縱使有這些非留在中國市場不可的理由,我仍認為Stellantis 的撤離只是個開頭,之後還會有其他國際大廠跟進。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凡是能在中國市場存活並以電動車產品線佔有一席之地的國際車廠,就足以證明能通過嚴苛的市場考驗,將來可在世界其他地區與中國自主品牌一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