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全球車市的高階品牌級距,一直都是賓士、BMW、Audi、與Lexus主導的局面。這四個品牌的產品線規劃策略大同小異,大概不出幾個特點⋯ 從小到大車款齊全、衍生車型多、動力系統選項多、有運動型子品牌、以及價格帶涵蓋廣泛(從平價品牌的高端車型到豪華品牌的入門車型價格)。正因需滿足此類客層的多樣化生活用途或人生各階段的不同需求,所以其產品線之複雜程度,應也是包括平價大眾品牌之內的所有汽車品牌之最!但這些只是在描述燃油車時代的現況,那麼到了2、3年之後的電動車款大軍壓境下的嶄新電動車時代呢?如果再加上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擴增實境、行車環境互動、與客製化生產平台等各方面新科技在接下來10年陸續量產導入的變數,到時還會是這四個品牌持續主導高階市場級距嗎?
我們先以目前電動車的電池性能與軟體開發能力來看這未來5年內的車業兩大關鍵技術領域⋯ 除了隸屬於VAG集團的Audi與隸屬於Toyota的Lexus,這兩個品牌擁有龐大的集團軟體自行研發部門之外,有關電池技術與其他兩個品牌的軟體開發大都倚賴與科技廠的合作或投資;一旦核心技術必須靠他廠才能完成時,其未來的競爭對手將會更加難以估算掌握。而在這個領域上,目前看來做得最紮實且具前瞻性的車廠,一個是Tesla、一個是BYD。這兩家現在的產品線與價格定位當然並非在高階級距,但假以時日,以其領先的技術地位極可能有足夠優勢往高價市場推進,直接挑戰高階品牌的主力價格帶(約相當於台灣市場的300萬元價格帶);再從產品線的完整性來看,BYD則更有潛力涵蓋更大價格跨距,以追求更大的銷量。當然,在往高階市場移動時,BYD其目前的入門車款也相對必須逐步淡出,否則會造成消費者在品牌認知上的混淆而難以上攻高價車。
再來進一步審視自動駕駛與行車環境互動等AI與ICT產業的高端技術⋯ 目前在這一部份的有力競爭者大都並非傳統車廠,也因此對於未來高階品牌級距的競爭態勢將形成更多的不確定性,即使是電動車技術強如Tesla者也無法在此領域有把握掌控領先優勢。當車市來到這個階段時(約在2030年),我預估將會有新的高階品牌冒出頭且有相當大的銷量。因為未來汽車營銷模式早已逐步開始發生變化⋯ 經銷通路的角色弱化、車廠與消費者的線上接觸日益重要、消費者個別需求得以回饋至供應鏈與成車生產線,所以現今掌握經銷通路優勢(硬體設施、服務人員素質、現車庫存)的傳統高階品牌將無法再據以充份壟斷市場需求的變化,而由擁有更先進車輛技術的品牌來實現 “彎道超車” 以滿足高端客戶的科技享受。這些新品牌未必是以車廠為核心的事業體,反而可能是從科技大廠分割出來(spin-off )的公司,掌握了關鍵技術,並像Apple的iPhone生產模式一樣請車廠做代工組裝。至於誰有可能冒出頭成為新品牌,我認為許多資源豐沛態度積極的科技大廠都有可能⋯ Google、Apple、百度、Nvidia、Qualcomm等皆是。
雖說車市品牌眾多,但其實普羅大眾所普遍認同的主要高階品牌,也就是這麼少數幾個。當然要被視為 “高階”,不會是只有車輛技術而已就能滿足這些高端用戶;但在電動車時代打破了這個傳產業幾乎所有上百年來遊戲規則的當下,新消費世代對於產品價值的認知也在同步改變中⋯ 四、五、六年級的高階品牌消費主力群,在10年以至於20年後換成七、八年級生時,誰說不會有新的高階品牌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