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時程表全球大預測

自駕技術相關業者與地狹人稠、或交通繁忙甚至混亂的城市,對於自駕技術落地的渴望想當然爾比較高。但在這攸關未來城市規劃樣貌甚或交通安危的民生大事,我們應該更為慎重更加準備妥善,才能好好地享受科技的成果,而不是淪為社會的大亂源。

自駕技術目前研發已面臨困境與達標前的遙遙路途。而就在2個月前,知名的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對全球75家車業/交通/自駕新創相關的公司高階主管做了時程表預測的調查。

總的來說,橫擋在實現L4/ L5 全自駕技術前方的三大問題點,就是⋯ 完備的法規、可商品化的需求規模、以及無法掌控的驚人研發費用。有趣的是,受訪主管普遍並不認為技術的推進是關鍵瓶頸;換句話說,大家應認定全自駕技術遲早會來到,在這個基本信念上顯然主其事者的態度是相當堅定正面的(否則應該早就收手不玩了)。

接下來在對於技術落地的時程預估上,麥肯錫做了蠻有趣的6個分類並做出統計⋯

- L4 的道路泊車、L4的停車場泊車、L4的高速公路行車、L4/ L5的市區叫車服務 (Robotaxi)、再加上貨車運輸的高速公路轉運站 “點對點” 行駛、以及擴及到目的地的運輸行駛。

- 影響大家生活最關鍵,也是自駕最具有經濟價值的一類 - Robotaxi,在統計表顯示了平均預估落地時間點將在2028年。我個人的預估在此之前是抓在2027年,但在這幾年持續的觀察下,我已將時間點退到2030年;也許個人的想法較於這些主其事的高階主管相對保守,但有時候 “局外人” 看事情也許會更客觀一些喔!

- 整體來看,美亞兩地區的公司或是新創公司,預估的各項技術落地時間都比較早,而歐洲或傳統車廠都比較晚。這個結果相信習慣看我文章的朋友們一點也不會訝異吧!

其實要評斷全自駕技術落地的時機,除了交通法規、車險規章、技術倫理規範、資安管制、道路規劃、停車場規劃、駕照考照規範、職業駕駛工作權⋯等等龐雜的相關工作需做好準備以外,我認為最基本的技術審核關卡就是MPI (每次人為接管的行駛哩程間隔)。

以美國交通與人為事故大數據做參考來看,人為事故發生的MPI是20萬英哩,而2021年路試最優廠商AutoX 的MPI是5萬英哩;以過去幾年來的路試成績進展幅度,加上軟硬體提升的狀況來看,能達到20萬英哩的時間點大概至少要再加5~7年。

即使如此,我認為 “安全係數” 應該要至少設在 2 (也就是說要40萬英哩),才能讓車主安心將方向盤交給AI操作。這樣來看,就算有摩爾定律(每18個月的IC性能表現會提升一倍)的加持,要達到係數2的安全等級,勢必要在2030年之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