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車界前輩李榮華先生暢談電動車大勢

李先生在車界服務逾40年,曾任國內某大型汽車經銷集團總經理長達10年,對經銷體系週邊業務創新模式之建立與拓展卓然有成;在此之後也曾赴大陸市場工作10年,可說對於兩岸汽車市場都非常熟稔。目前李先生任職於汽車經銷商董事,且仍孜孜不倦持續研究汽車產業在未來新科技商品化後的發展趨勢。車未來編輯團隊在6月30日來到其辦公室,李董就電動車的發展背景與未來走向做了一番精闢的論述,現摘要節錄如下⋯

車未來:為什麼許多人說今年會是電動車的元年?

李董:在2016年底開始生效的巴黎峰會協定,規範每5年要檢視簽約國家的減碳排成績;而台灣雖非簽約國,但自今年起實施的CAFE(整廠平均油耗規範)第二階段,大幅提升平均油耗標準。這使得許多品牌開始積極引進電動車,以使全品牌的CAFE能夠過關。進口品牌在今年即開始計算(國產車則是明年),所以說今年是電動車元年。又從全球車廠研發技術進度來看,2018年後陸續導入的電動車BEV車款大都是將油車底盤直接改成電動車,前後軸配重大約落在60%40%的比例;但自今年以後推出的全新電動車平台設計,則拉長軸距,使電池包可完整平置於底盤,並將前後軸配重調整成了最適當的50%50%

車未來:國發會在日前公佈了2040年要乘用車100%電動化,這個目標可行性如何?

李董:美國在1998時開始實施US98排放規範,其中特別提出要有2%的新車是零碳排,而Toyota隨即將Prius油電車引進美國市場,但之後發現連美國車廠都沒有任何相關產品開發的動作。又像德國也曾視柴油高燃燒效率可做為節能減碳的方向,並設定2010年為全部柴油化的時間點,後來也證明不可行。其他像生質柴油、玉米提煉用油等做法,也會有釋放酸性物質等衍生問題。至於2040年的乘用車100%電動化,但同一時間卡車還是使用柴油的狀況下,原油的提煉過程其實會產出汽油、柴油、煤油等產物。如果只用柴油而捨棄汽油不用,那麼全球每天產出的數百萬桶汽油要用到哪裡去?!像日本之前就在研發氫燃料電池,但因成本考量,所以商品化的時機尚不成熟。現在要全面電動化,但在充電設施不夠普及,快充設備成本與電費又高的狀況下,還不如考慮48V 輕混動的方式來降低油耗; 又或者運用Atkinson cycle (一般汽油引擎是Otto cycle )Hybrid車款上Prius就是),可提升燃燒效率。

車未來:現在是買電動車的好時機嗎?

李董:消費族群可概分為紅色、白色、與紫色族群。紅色是熱血族群,有新產品就一定要買來使用;白色是理性族群,會做利弊分析再決定是否購買;而紫色則是在大環境趨勢演變下,被迫不得不購買的族群。現在來下訂電動車的白色族群的退訂比例高達三成,主要都是無法裝設家充的充電便利性問題;另一方面車廠近年新開發的電動車款獲利相對較低,都是拿賣油車賺到的錢去補電動車,所以如果以後車廠的油車銷售比例降低或甚至禁售了,那麼電動車價會一直攀升。再從電池原物料日益短缺的角度來看,除非改變電池設計結構,否則電池會愈來愈貴。

車未來:賣電動車與燃油車,對於經銷商有何不同?

李董:Tesla的銷售通路採「去中間化」,沒有了經銷商者這一塊(只有交付中心),所以利潤可以清楚掌握。但別的品牌沒有像Elon Musk這樣具有行銷魅力的CEO,仍必須要靠經銷商來與客戶溝通行銷。現在電動車款幾乎沒有促銷方案,經銷商賣車後利潤也僅剩2%左右,保養廠又幾乎沒有保養電動車的收入,所以在硬體建設的投資應該要縮小;保養廠因電動車設計共通性高、技術門檻降低,日後相關售服技術工作應統一後送,由車廠來處理,以降低經銷商營運成本。像電池與電機類,就統一後送集中處理,而電控類則透過OTA方式就可管理或更新升級。現在經銷商的獲利組合中,新車銷售20%、貸款等金融20%、售服達60%(一般狀況);而到了2030年時,新車銷售大概就佔了70%(貸款的獲利也正逐年下降中)。至於對銷售團隊而言,展間六方位介紹法早已是過去式,客戶對產品專業知識比銷顧更豐富,所以社群網絡與粉絲團的經營,才會是每一位銷顧的基本課題。而真正不變的經營之道,就是服務與信任 做好對客戶的服務,贏得客戶的信任,這個生意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