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汽車通路商未來的營運模式

20世紀被人類稱為所謂的石油世紀,不論是發電,或者是各項的食衣住行用品,都跟石油有著或多或少的連結,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也在二戰結束的15年之後(1960)成立,變成對世界經濟跟政治可以呼風喚雨的一個組織,尤其1970年代由其主導的兩次石油危機,造成筆者個人認為的汽車設計的黃金時代的結束,強調燃油經濟性及耐久性的日本車系開始大行其道,從而造成汽車經銷通路在售服體系投入愈來愈多的資金跟人力來迎接保固期間跟里程延長的車主回廠保養消費跟持續換購或添購新車,售服體系金雞母的地位,也在各主要品牌汽車通路中愈來愈被突顯。

可是隨著2017巴黎氣候變遷條約的簽訂,全球各地不管是汽車新進品牌或者百年大廠,都已經全力轉向配合全球減碳的大勢,把全電動化的產品時程擺上桌面,全力衝刺電動車的生產以取得更好的銷售地位,2021年的全球純電動車(BEV)佔有率已經來到了5.8%,預計今年將會翻倍到12%以上,而台灣2022年1-5月的純電動車市場佔有率也因為TAIWAN CAFE (整體平均油耗)第二階段的實行來到了將近3%,預計下半年的純電動車成長速度將會因為各品牌的加速導入更具競爭力價格新車更加驚人,從Toyota剛剛導入BZ4X就取得1,500張訂單可見一般另外參考了2021 Yahoo奇摩的電動車大調查,未來三年的購車者有近75%願意考慮電動車,筆者認為最快在2025年台灣就會出現油車跟純電車消費的黃金交叉,也就是消費者購車考慮的車款有50%以上的車主會優先考慮購買純電動車款取代目前以油車為主的消費思考!

可是這樣的消費趨勢對於汽車通路的經營將是一個翻天覆地的營運模式的改變,過去半世紀以來依靠售服體系保養獲取盈利的主要品牌,將會因為純電動車的銷售增加而造成獲利貢獻度的逐步下滑!因為純電動車與油車相比,幾乎少了近5成的零組件就可見一般,就遑論要求回廠時程拉長之後的回廠頻率問題(目前特斯拉要求車主4萬公里回廠一次)。這對市場上目前主要競爭品牌在未來的五年中,如何轉型面對這項產業的巨變,將是一大課題!

以目前的特斯拉而言,在車主手冊裡面要求車子40,000公里回廠保養一次,以台灣目前每年平均車子使用里程為15,000公里不到(疫情發生前),代表約3年車子才會回廠一次,再加上電動車保養的更換項目大幅減少,這可預見電動車的保養廠營收如果要維持像傳統油車的水準,保有車輛數將是傳統油車的10倍以上起跳,換句話說,如果目前傳統油車服務廠營運模式思維不改變,可預見的將來,電動車服務廠只需要目前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這個對目前以傳統油車為主的主要品牌汽車經銷商營運獲利,將是十分巨大的挑戰!

筆者認為,電動化汽車之後的經銷通路營運模式會有幾個可能的方向如下:

1. 品牌直接經營營運通路(包括網路),然後通路的全功能服務營運據點集中於大城市,但是車輛展場專櫃化,進駐各地的百貨公司及大型商場,還有積極在重要地點 (飯店/風景區…) 安裝超級充電樁提供服務,這是特斯拉目前的模式,預計三陽Hyundai等直營通路商也會採取此項模式。

2. 地區經銷商複合經營多個汽車品牌,前台的銷售品牌各有自己專屬的展場及客戶休息室,後面的服務廠則是售服相關人員及資源集中化,多品牌共享維修工位及零件庫房設施!更重要的是能夠最大化超級充電樁資源的提供給各品牌車主共享,甚至跨區跟其他經銷商相互開放充電樁提供車主共享。預計此種模式將會是目前市佔率不在前三的中小品牌之授權經銷通路商會採取的模式。例如Honda/Mazda/Subaru/Suzuki/Kia等品牌的通路商。

3. 地區經銷商除了原有提供的銷售及服務之外並發展水平整合事業,結合本身銷售服務人員專業及資源,推出各項彈性的車輛使用專案,因為對於手中車主用車習慣的了解, 提出適合車主各種彈性共享汽車專案,還有善用自動駕駛衍生出來的貨物及人員的中短程運送需求從而產生的新商機。此種模式將是市佔率超過10%的大品牌商或者橫跨多品牌及多區域之經銷集團會採取的模式,例如和泰汽車(Toyota/Lexus), 裕隆/中華汽車集團(Nissan/Mitsubishi/CMC/MG/Luxgen)、汎德永業集團(BMW/VW/Porsche)、中華賓士汽車集團(Mercedes-Benz/Porsche)九和汽車集團(Ford/Mazda/Jaguar Land Rover)、Master Win汽車集團(Mazda/Suzuki/Jaguar Land Rover/Opel) 。

以上未來的經銷通路營運模式的思考,最主要是植基於目前現有經銷通路商的相關設施以及從業人員能夠營運效益最佳化利用,並符合未來新生代消費者因為共享汽車商業模式所產生的愈來愈多元的車輛使用方式以及自動化駕駛上路後的無駕駛人員運送新商機的掌握。還有也要納入考量的是將來因為電動化汽車導入後的關聯產業可能會採取的不同營運思考之後會產生的影響,諸如產險公司的車體保險費率可能因為自動駕駛之後大幅下降的新挑戰,以及目前大型車輛租賃及貨運公司如何因應自動駕駛以及車輛共享普及化之後所產生可能的車輛保有數量下降以及現有的場站設施及駕駛服務人員活化思考,尤其是在B2B的部分一定都會重新布局迎接這個百年一遇的新商機。這些對於目前的汽車產業,不管是品牌商,經銷通路商還有貨運運輸業,客運公司,汽車租賃公司甚至foodpanda、Uber Eats等等外送業者都有可能會用新的面貌來創造自己在市場上的新價值,這些都是我們消費者可以拭目以待的可能新未來。

作者簡介-Kenny Liu 劉宸志(金豊)

1988年在成大航太系畢業,當了兩年空軍機工長之後,就在1990年7月開始進入汽車產業服務直到現在,從一開始在達亞汽車擔任服務工程師,並曾在服務廠現場擔任技師三個月,接著在羽田機械擔任Peugeot/Daihatsu產品專員,1992年3月至慶眾汽車VW T4擔任行銷及通路專員,1994年2月到台灣通用汽車(GMT)擔任地區經理,1998年9月到福特六和汽車擔任營銷及服務/零件各部門主管,2019年5月福特六和退休後自當年8月擔任JLR Taiwan經銷商營銷及服務主管及人員的專任顧問講師,並於2021年4月應聘擔任SUZUKI億和汽車公司總經理職務到2022年4月為止。